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监测月度报告 (2023年12月)

摘要
通过近年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和培育工作,北京市已形成专精特新企业滚动发展、梯队培养格局。整体上看,北京专精特新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企业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经济贡献大。本报告从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整体情况入手,围绕人员构成、技术创新、成长上市、税收贡献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多角度展现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特征,形成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综合画像。选取部分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典型案例,展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风采。
01
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概况
截至2023年12月底,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认定7180家,占北京市中小企业比例约为0.36%,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820家,涨幅达33.96%。累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占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的11.07%,全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7家,涨幅达35.20%。

02
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画像
(一)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淀区、朝阳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有2289家、779家和693家,占比(占全部专精特新企业)31.88%、10.85%、9.65%。2023年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820家,主要分布在海淀区(381家)、朝阳区(211家)、昌平区(171家)。从全年增长率看,门头沟、石景山、密云、大兴等区域呈现较高增长态势,专精特新企业增幅均在50%以上。


(二)产业分布
从高精尖产业分布看,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高精尖产业占比达79.86%,与2022年底相比略有降低。与2022年相比,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十大高精尖产业占比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且分布更为集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占比大幅领先。



(三)从业人员
截至2023年11月底,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达591506人,环比降低0.12%。从业人员占比较多的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达17.21%。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为83人/家,全市中小企业平均人员数9人/家。医药健康产业户均从业人员最多,达164人/家,是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水平的2倍。

(四)上市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底,北京上市企业共469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53家,占北京市上市企业的32.62%,占专精特新比例为2.13%。
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主板31家、创业板55家、科创板47家、北交所20家,分别占比20.26%、35.95%、30.72%、13.07%。海淀区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最多,达57家,占比37.25%,经济技术开发区18家,昌平区16家,朝阳区15家。从产业分布看,上市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与上月一致。截至2023年12月底,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市值总额达10468.62亿元,企业平均市值为68.42亿元/家。



上市前10位的专精特新企业市值均超过170亿元,名单如下:
表1 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市值Top10

(依据2023年12月底市值时点数)
2023年全年共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24家,较2022年增长18.60%,专精特新占北京市上市企业的比例也由28.5%升至32.62%。从板块分布看,新增专精特新企业主要分布在科创板(8家)和北交所(7家),特别是北交所上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2022年增长53.85%。从区域分布看,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海淀区(5家)、顺义区(4家)和经济技术开发区(3家),其中顺义区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量较2022年增长80%。


(五)纳税情况
2023年度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净税收361.75亿元,平均税收503.83万元,由2022年全市中小企业纳税平值的6.5倍扩大至2023年的7.1倍。从区域分布看,税收均值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经济技术开发区(908.79万元/家)、房山区(792.71万元/家)和昌平区(715.83万元/家)。与2022年相比,经开区户均税收出现较大涨幅,增长26.68%,由去年第四位跃升至第一。从高精尖产业分布看,税收均值前三位的产业依次为医药健康产业(1965.50万元/家)、新材料产业(1148.34万元/家)和智能装备产业(922.73万元/家)。与2022年相比,智能装备产业出现较大涨幅,增长15.51%,由去年第四位跃升至第三。


03
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情况综述
目前,北京市共有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2023年,北京市经信局聚焦“培育、服务、提升”三大主攻方向打造专精特新首善之都,出台“十大强企行动”等一揽子政策,搭建“市-区-示范平台基地-服务站”四级服务网络,开展“千亿畅融”“揭榜挂帅”等专项行动,搭建专精特新专版,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增效,整体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一是梯队企业持续扩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生力军。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95家,“小巨人”总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国各城市榜首。全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820家,较2022年底增长33.96%,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07家,较2022年增长35.20%。专精特新雁阵梯队成为北京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二是高精尖特征显著,产业分布集中度呈现提升态势。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高精尖产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高精尖产业占比超九成。与2022年相比,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高精尖产业分布集中度更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人工智能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占比大幅领先。
三是总市值突破一万亿元,北交所成为上市培育新阵地。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精特新上市企业已达153家,占全市上市企业总量的三分之一,总市值达10468亿元。北交所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上市重要渠道之一,全年近三成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登录北交所,且该板块上市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较2022年增长53.85%。
四是就业带动强税收贡献高,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2023年底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共带动就业近60万人,户均从业人员83人/家,是全市中小企业平均水平的9倍。全年实现净税收361.75亿元,户均税收503.83万元/家,由2022年全市中小企业纳税均值的6.5倍扩大至2023年的7.1倍,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04
部分专精特新企业风采展示
本节选取部分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典型案例,介绍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产品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亮点及经验,旨在展现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风采,示范带动我市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以下案例展示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博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博赛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与整体VOCs解决方案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北京金恒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金恒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冶金行业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研发与应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拥有各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00余项,参与制定行业安全规程标准三项,公司虚拟仿真培训软件曾荣获冶金科学技术奖等奖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富特盘式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特产品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立于1995年,2005年9月由国有控股企业转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北京密云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2000平米,经营范围为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盘式制动电机、盘式油泵、低噪声风机以及专用定子的生产。
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鑫华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停车设备研发制造和售服维保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于1995年11月,公司注册资本1.37亿元、资产总额6亿元。已形成北京科创中心总部、国内北方、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协同发展的业务布局。

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保险行业服务运营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起源于1985年成立的原国家卫生部紧急救援中心,2001年开始公司化运作,拥有数十年的专业服务历史,是国内成立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保险行业服务运营商之一。


联系我们
/ About us /
商会地址:
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2号楼21层2107室
电话:010-68886114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