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算力创新联合体签约仪式暨算力创新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5年3月26日,中信数科集团、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中科方德、中经数科共同发起首个算力创新联合体签约仪式暨算力创新研讨会在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圆满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标志着算力产业在协同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信数科集团副总经理张军、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景龙,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明德,中科方德高级副总裁龚文、中经数科董事长刘健崴、总经理陈锐,商会副会长、景安云信董事长庄恩贵、中视互联总经理张裕生等50余位算力相关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会议由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商会副会长郭海涛博士主持。会议伊始,东道主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景龙致欢迎辞,对莅临活动现场的各位企业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中信银行将始终秉持创新理念,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全力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精准、高效、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助力企业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乘风破浪、稳健前行。

中信数科集团副总经理张军致辞时表示,中信数科作为拥有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智技术能力的科技型企业,作为联合体链主单位,中信数科将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以“打造国家级算力技术高地,构建自主可控、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为愿景,协同中信行业板块及联合体成员,探索垂直领域算力创新应用场景,并基于中信数科数字基础设施资源禀赋,探索“算电网”一体化融合发展。

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明德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极大激发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内生动力。商会目前有会员单位400家,2025年致力于推动各领域创新联合体的建设,这是国内第一家算力创新联合体,将为中信数科集团为代表的央国企与优秀的专精特新企业合作与发展开拓出新的篇章。

中科方德高级副总裁龚文提出,作为国产基础软件的领军企业,中科方德在算力创新联合体中扮演着技术核心与生态共建的关键角色,将为联合体成员构建了稳定可靠的底层技术底座,通过生态协同加速算力技术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中经数科董事长刘健崴表示,作为联合体首批发起单位之一,中经数科将以“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理念推动联合体成员间的资源协同。其算力网络与中信数科的“奔腾网”“中信云”等技术底座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覆盖全国的算力服务体系,为联合体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领域提供物理层支撑。

随后进行了算力创新联合体的签约仪式,张军、董明德,龚文和刘健崴代表首批发起单位进行了签约,景龙、庄恩贵、陈锐和孙俊萍见证了签约仪式。算力创新联合体以“让算力触手可及”为使命,通过降低算力成本,使政府、央国企、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算力资源,将推动算力普惠与产业升级,打造国内领先的算力创新高地。

签约仪式后,进入算力创新研讨会环节,郭海涛博士首先分享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研究院对算力行业发展趋势和算力创新联合体发展方向的研究成果:2024年中国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达到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65%,预计2025年将保持26.7%的增长趋势,算力在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建议通过联合体共同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和人才培养,形成完整的算力产业链,提升我国在全球算力领域的竞争力。
参会企业负责人围绕算力创新联合体的建设、算力技术自主创新与国产化替代路径、算力赋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场景应用和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的算力生态圈议题纷纷发言。

中信数科数智业务平台负责人黄伟如表示,联合体将紧扣“技术-生态-场景-标准”四大主轴,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长城:一是技术攻坚。2025年设立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边缘计算、绿色数据中心等关键算力技术研发国产化替代;二是生态共建。3年吸纳100+产业链伙伴,通过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平台资源共享;三是场景赋能。在智能制造、智慧能源等10大领域打造标杆项目,用算力增速助推千行百业“跑起来”;四是标准引领。牵头制定3项国家/行业标准,促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庄恩贵副会长重点介绍了景安云信在可信数字身份管理领域的核心优势及在算力创新联合体中的协同作用;张裕生副会长介绍了中视互联在算力创新应用中公司的优势;沈立伟回应了中信数科集团在算力中心液冷方面的需求;谢民雄介绍了怎样利用公司信息化优势助力联合体的发展;高坤介绍了清微智能国产算力芯片的优势,将助力联合体的发展;粱鑫代表投资机构晨晖资本讲了怎样用创业投资助力联合体的发展,与会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纷纷为联合体发展出谋划策,将研讨会推向了高潮。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杜晓磊详细介绍了金融创新如何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和算力创新联合体的发展。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算力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只是开始,期待联合体活动常态化,狠抓合作的落地,共同践行联合体的使命,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贡献力量。
